一场开到荼蘼的美国梦——评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
巴兹鲁赫曼来拍《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只需要回想他在《红磨坊》中是如何呈现一个梦幻花都与一场凄美爱情,将《茶花女》改造得如何华丽而惊艳,就不难对他抱有足够的信心。因为这两部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喧嚣年代、繁华都市、爱情梦碎,甚至都有一个敲打字机的叙述者。...
View Article小时代——时代洪流中的一场镜花水月
在一个忧郁与伤感成为装成熟最流行方式的年纪,我的十分保守的妈妈给了我一本也许是她从学生那里收缴上来的《郭敬明作品全集》。早年一直浸淫在所谓青少版世界名著的我对那些战争、革命、英雄伟业、惊世骇俗的爱情感到陌生而厌烦,认为这些东西离我的生活太远。所以当我翻开与《悲惨世界》厚度相当的郭敬明全集,顿时被他描写的校园生活所吸引。那些细碎的小情绪,那些无法名状的悲伤,所谓的青春,以一种华丽而通俗的语言被反复描写...
View Article制度渐进性变迁的戏剧化与现实风格描绘 ——评影片《秋菊打官司》
制度是一个形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集合。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人们都需要制度来界定自由的边界,通过规则来塑造行为的预期,从而降低不确定性。一个社会的制度集合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构成。在制度渐进性变迁的过程中,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非正式制度往往与法律、规范等正式制度往往在时间维度上不一致。这就导致了制度变迁进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中国的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正是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这个...
View Article《地心引力》观影随想
被视为后新浪潮代表人物的法国导演卡拉克斯的奇葩神作《神圣车行》似乎对数码时代电影的未来表达了无限的警惕与忧虑。虽然他的担忧是从一种本体论出发的——数码特效、好莱坞工厂式生产是否会令电影异化为与其诞生时相比面目全非的娱乐产品,但这也反映了当下一个现实的热点话题,即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以胶片为承载介质的电影,是否正在走向死亡,这对于电影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对于前一个问题来说,答案很明显是肯定的。柯达公司黯...
View Article《搜索》观影随想
说实话我对陈凯歌的电影并不怎么了解,奠定他在中国第五代导演地位的早期影片也只是完整地看过《霸王别姬》而已。这部为其带来金棕榈的影片确实是国产电影中难得的对人性、命运、时代以及历史等厚重主题进行了深刻人文思考与艺术表达的作品。而之后的《无极》却在网络上引来如潮恶评。不知道陈凯歌选择《搜索》中网络暴力主题是否也是对当年《无极》在网上遭遇的一个回应呢?当时在电影院看完《搜索》时的第一感受是节奏很现代、很刺...
View Article被忽视的科幻杰作——评影片《千钧一发》
平心而论,这部低成本的科幻影片无论在叙事、电影语言还是技术层面上,都存在着很明显的瑕疵,但它带给我的震撼与思考,丝毫不亚于诸如《星球大战》这种有着庞大世界观设定的科幻巨制。这种震撼来自影片极具现实意义,甚至已经成为现实的科幻设定——当人类可以根据基因来识别人的一切特征,或者说根据基因来对人进行精准的“歧视”,人是否将完全成为了人力资本的载体?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何在?借助这个精彩的科幻设定,影片发展出了...
View Article西式类型片的本土化表达——评影片《无人区》
借着三年前被禁的东风,《无人区》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许多电影出力不讨好的宣传工作。一时间,这部电影以及导演宁浩本人几乎成为了象征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牺牲品的文化符号,被广大电影观众视为声讨审查制度的情绪宣泄出口。由于相关部门的出色品味,一直以来许多影迷都是把中国禁片目录当作中国佳片指南来看的。因此这样的现象也没什么惊奇之处。想要让一件文化产品流行起来的最佳方法似乎就是宣布它违禁。正如西欧封建教会几百...
View Article一匹资本主义食物链上的饿狼——评影片《华尔街之狼》
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几乎是美国社会的缩影,也是美式资本主义在银幕影像中的诠释。纵观其作品序列,从70年代的《出租车司机》开始,到80年代的《愤怒的公牛》、《盗亦有道》、《纯真年代》,90年代的《赌城风云》,再到近年的《飞行家》和这一部《华尔街之狼》,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资本主义神话般社会的光鲜靓丽外表下的罪恶、暴力与疯狂。他的镜头语言与叙事风格简洁、沉稳、成熟,没有花哨的技巧,一切以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为取...
View Article宁静中的暴力:贾樟柯与他眼中的中国社会——评影片《天注定》
贾樟柯镜头里的中国作为背景画面是宁静的、平和的。他镜头里的中国的人是沉默的、木讷的、甚至麻木的。但他镜头里的中国社会却是动态的,充满着冲突与矛盾的。这种错位构成的艺术张力一直在其作品序列中延续。《三峡好人》中令人困惑的“火箭房”以及本片中反复出现的动车,似乎都在诠释着贾樟柯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他所关注的社会群体却是静止的、停滞的。当一些人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总有一些人,无奈地被时代...
View Article烟火不只在夜空中绚丽——评影片《白日焰火》
从主题上看,《白日焰火》似乎师承美国“黑色电影”,但结尾的点睛之笔却使其叛离了传统“黑色电影”的故事走向;它的情节安排从整体上看似乎是一部标准的悬疑片模式,但却以一种“反类型”的叙事效果最终呈现在银幕上;它以现实主义的镜头风格为主体,却又在光影的运用上进行了精雕细琢;它讲述了一个充满血腥与残忍的故事,却又带着一种诡异的浪漫腔调;它对人性有着与典型“黑色电影”相似的悲观假定,却又不断地表达着爱与救赎;...
View Article优雅女神的银幕童话 ——评影片《摩纳哥王妃》
这是一部在宣传上轻易就能吸引眼球的影片:奥利维埃·达昂对《玫瑰人生》的精彩指导;地中海之滨以赌场和F1闻名的摩纳哥美景;两位相隔近五十年的奥斯卡影后的银幕呼应;激发人们无穷窥视欲望的皇室婚姻;香消玉殒之后的爱情悲歌……然而,不得不承认,这又是一部观赏后难以让人拍手叫好的人物传记片。虽然从技术层面本片几乎无可挑剔,但过于追求戏剧性与观赏性的故事设计以及对叙事侧重点的选择使得这部试图迎合观众“王室爱情”...
View Article韦斯安德森的昨日世界——《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甜蜜与哀愁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目睹了一个被战争、屠杀、种族灭绝践踏得满目疮痍的欧洲大陆后,在对昨日世界璀璨文明的怀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结尾,在褪去了颜色的黑白画面中,古斯塔沃先生在野蛮与暴力丛生的土地上,用他优雅、迷人的生命最后一次维护了微弱的文明之光。这部色彩浓郁欲滴、充满戏谑幽默的喜剧最终以悲伤的黑白影像收尾。结尾色彩的转换瞬间透出的忧郁与伤感将人突然拽入整部影片彰显的文明...
View Article请温柔地走进诺兰的维度——《星际穿越》的浪漫与现实
如果说科幻作品的意义在于将科学的探索与人类的主体价值相结合,赋予其丰富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那么《星际穿越》无疑是成功的。诺兰及其创作团队用他们已臻化境的电影形式技巧继续抒发着他们对人类情感一以贯之的美好寄托。不过与其说《星际穿越》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科幻神片”,不如说它只是一部难得的立意与形式俱佳的好莱坞式作者电影。它在立意、表达技巧上对“诺兰手法”与好莱坞创作规律的遵循要大过它的突破。它带给我们...
View Article看时光在银幕上静静流淌——评影片《少年时代》
十二年的摄制时间对这部影片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个宣传上的噱头。当玩弄时间于鼓掌的“穿越片”已经快要沦落为廉价的爆米花,观众已经习惯性地任由编剧以上帝的姿态或精妙或拙劣地逆转时间之矢,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带给我们一种在银幕上已经快要消逝的情怀——对时间的敬畏。影像不再是竭力营造的视觉奇观与时空幻觉,也不是事无巨细的生活录像带,《少年时代》就像时光在银幕上晕染开来的一幅水墨画。它需要化平凡为精彩的技巧,更...
View Article婚姻的悲观寓言,还是女权的黑色幽默——评影片《消失的爱人》
当诺兰又一次抒发出他对人性美好难以遏制的热爱时,大卫芬奇也再次让我们陷入他对人性阴暗无可救药的迷恋之中。在《消失的爱人》里,大卫芬奇以其对镜头语言与叙事节奏的精准掌控,再次向我们证明没有人比他更接近“当代希区柯克”的赞誉。在“造梦”的时代,他是负责制造梦魇的恶魔。如果你只是想找一部电影消耗睡前时间,那么请不要选择《消失的爱人》,因为它极有可能让你在黑暗的房间里脊背发麻,浑身颤栗,然后一晚辗转难眠;如...
View Article一个好莱坞明星的自我修养——评影片《鸟人》
墨西哥人亚利桑德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无愧其自由奔放的潇洒发型,在《爱情是狗娘》、《21克》与《巴别塔》里玩够了多线叙述与平行剪辑结构,就任性地来了个360度大转弯,用一个两小时的(伪)长镜头,聚焦于单一主人公,在一个完整持续的时空里拍出了这部《鸟人》。多亏了他的任性,我们才能够欣赏到一个长达120分钟的银幕年度视觉奇观,能有幸在被越来越快的剪辑速度搞得头晕眼花时体会到电影艺术的古老形态——长镜头艺...
View Article来自星星的马丁路德——评影片《我的个神啊》
如果想要更好地欣赏地球全貌,那么最好的视角是站在万米高空鸟瞰,或者在月球遥望。同样,如果想要更好地认识智人这种生物,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一双充满好奇的外星人的眼睛。《我的个神啊》是一部典型的闹哄哄的、甚至有点浮夸的三幕式宝莱坞喜剧。但透过主角沙米尔汗瞪得圆滚滚的大眼睛,这部喜剧却试图探讨历来被视为银幕禁忌的宗教问题。在影片中,这个被人称为醉鬼p.k.的外星人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媒,问了人类一个1517年马...
View Article